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如何治?
胆囊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多发于35~55岁中年人群,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多次生产并肥胖女性。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引起胆囊炎的因素有很多,现在我们将胆囊炎的发病原因归为五类。
1、饮食规律
研究表明,经常不吃早饭,暴饮暴食,偏爱高脂肪、高胆固醇(如肥肉、油炸食品、奶油、动物内脏、蟹黄、蛋黄)等食物,很少吃水果蔬菜,经常大量饮酒……有上述这些饮食行为的,容易使胆囊内胆汁的胆固醇浓度上升,以及影响胆汁的收缩,从而诱发胆囊炎。
2、胆结石
调查发现,胆囊结石患者大多都有不同程度胆囊炎。因为结石在移动到胆囊颈部或胆管内而嵌顿其中,引起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使胆汁高度浓缩,刺激胆囊壁,造成胆囊黏膜损伤,就容易导致胆囊炎。
3、细菌感染
急性非结石胆囊炎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细菌有金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
通常情况下,胆汁内没有细菌生长,但是当细菌由肠道从胆道逆行到胆囊时,一旦出现胆汁潴留,就容易引起感染,从而诱发细菌感染性胆囊炎。
4、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腔内的小肉赘。
胆囊息肉也是导致胆囊炎的一个常见因素,但通常会引起慢性胆囊炎,而不是急性炎症。
5、慢性肝病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肝胆相照”这个词语,由此可见肝脏和胆囊的关系有多密切了。
研究发现,一些慢性肝脏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干预,导致肝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胆汁的正常代谢,就可能会诱发胆囊炎。
胆囊炎的治疗
大约85%的急性胆囊炎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病情能得到缓解,但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或发生坏死、化脓、穿孔、嵌顿结石者,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行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慢性胆囊炎原则上行内科治疗,但是对发作频繁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特别是伴有胆石者,胆囊切除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即可解除症状又可防止癌变。
胆囊炎的治疗
大约85%的急性胆囊炎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病情能得到缓解,但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或发生坏死、化脓、穿孔、嵌顿结石者,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行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
慢性胆囊炎原则上行内科治疗,但是对发作频繁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特别是伴有胆石者,胆囊切除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即可解除症状又可防止癌变。
- 上一篇:胆囊切除术后注意事项
- 下一篇:忽视无症状胆结石,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