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ME技术:圆满实现了这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愿望
摘要: 近日,我院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又成功为一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据悉,患者李嗲嗲(化名),男,61岁,大便性状改变半年,体重下降约10kg,体检发现直肠病变,病检中分化腺癌。因为肿瘤距离肛门仅4cm,属于超低位直肠癌,到多家医院咨询均被告知需切除肛门并
近日,我院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又成功为一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据悉,患者李嗲嗲(化名),男,61岁,大便性状改变半年,体重下降约10kg,体检发现直肠病变,病检中分化腺癌。因为肿瘤距离肛门仅4cm,属于超低位直肠癌,到多家医院咨询均被告知需切除肛门并在腹部做个永久性的“人造肛门”。然而,患者内心十分抗拒,后辗转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就诊。刘欢副主任医师查看病人认为可行经肛腹联合直肠系膜全切除术(TaTME),满足患者保留肛门的诉求,患者当即决定入院接受治疗。
术前经MDT会诊讨论后,决定成立由科室副主任刘欢为主的手术团队,施行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的基础上改良的经肛腹联合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经过术前的充分评估,在王永恒主任的指导下,于9月7日,刘欢教授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经腹腔肛门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末端小肠预防性造口术。手术仅用了2个多小时,顺利完成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同时保留了肛门功能,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后,予以患者加速康复科学护理和中医特色治疗,中西结合,相得益彰,有效缓解患者术后腹痛、腹胀不适,术后2日进食流质饮食,4天拔除腹腔引流管,6天停输液,术后7天出院,患者病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出现。患者本人及家人对于手术治疗效果均非常满意。
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福音——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80岁男性,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直肠癌发病特点为中低位直肠癌为主,约占总发病人数的70%。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直肠癌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
直肠癌可分为低位、中位、上段直肠癌,距肛门8cm以下称之为低位直肠癌,此例病例中患者直肠肿瘤生长在极度接近肛门(4cm)的情况下,传统手术下通常需要切除肛门,在患者的腹壁上进行永久性造口,给患者的身心都带来巨大的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和社交障碍。
而据刘欢副主任介绍,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无须切除肛门的同时,还能确保肿瘤切除的完整性,满足低位直肠患者的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身体机能,提高生命质量。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具备哪些优势?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充分体现微创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的理念,被称为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革命性创新”。这类手术对术者在肛门直肠的解剖理解、手术熟练程度以及设备都有着高水平要求,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间大型医院能够开展此类手术。该术式具备以下优势:
1、直接从肿瘤下方操作,可明确远端切缘;
2、操作距离更短, 可更直接有效地游离远端直肠周围系膜,提高肿瘤切除质量;
3、标本可直接从肛门拖出切除,避免另取腹部小切口,充分体现经人体自然腔道(NOTES)的理念;
4、可借助经肛门平台放大的视野,更好地避免神经和脏器损伤,保护功能。
我院胃肠外科团队介绍
目前我院胃肠、甲状腺、血管外科针对直肠癌(包括超低位直肠癌)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治疗体系,我科保肛最低记录为距肛门3.8cm的肠癌切除术。依托我院的MDT多学科平台,常规开展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Dixon)、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经腹经内外括约肌间直肠前切除术(ISR)、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术前新辅助化疗/放化疗+手术、全程新辅助治疗(TNT)+观察等待(Watch and Wait)、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是一种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针对超低位直肠癌的微创保肛手术。我科自2019年开展第1例TaTME手术以来,先后完成20余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保肛率近100%,而手术的成功帮助越来越多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完成肿瘤根治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该术式的广泛运用,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服务于大众健康。
- 上一篇:超低位直肠癌,保肛为何这么难?
- 下一篇:中医药在消化道肿瘤术后加速康复外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