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炎+胆管结石患癌风险倍增
62岁的陈先生患胆结石长达5年,平时除了吃点药一直没有到医院检查。4年来,陈先生的病情反复发作,多次腹痛,偶尔还出现发烧、黄疸等症状。今年,因为病情加重,陈先生下定决心到医院做手术取结石。检查时,医生发现陈先生不仅胆囊里有结石,胆总管里也有结石,手术时,医生为陈先生切除胆囊和取出胆管里的石头后,通过胆道镜发现左肝管内有乳头状突起,胆管部分梗阻,初步判断为胆管癌,并给他做了切除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是胆管癌。
专家表示,一些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炎、胆管结石的患者起初没有重视炎症和结石,直到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才就医,殊不知这样增加了患胆管癌的风险。胆囊、胆管的炎症容易引起结石,结石又反过来加重炎症,两者相互作用、恶性循环,反复刺激导致癌变。专家建议,胆结石患者应尽早就医,手术后定期随访,对复发的结石早发现、早处理,以免诱发胆管癌变。
发病:
结石可致炎症,诱发肿瘤
胆位于肝脏右叶的下部,主要由胆囊和胆管组成。“胆管结石与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是不一样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外科主任张文兴介绍说,胆管结石主要是由胆管炎引起,胆管炎患者的胆汁在胆管内流通不畅导致滞留,胆汁滞留是胆管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胆汁中的成分在胆管中滞留沉积,形成结石。
胆囊结石多半是因为胆固醇沉积形成结石。“好比一瓶水,放一勺盐,盐会融化,放一袋盐,融化不了,就会沉积在瓶子里。”一般来说,胆囊结石与胆固醇含量高的饮食有很大关系。“胆囊结石容易引发胆囊炎。”张文兴说,严重的胆囊炎会导致胆囊丧失收缩功能,无法把胆汁排往胆管,胆囊就会变硬,形成感染道。形成感染道后,胆囊不仅对胆囊本身有影响,还会引起胆管炎;而由于胆管与肝脏连在一起,因此胆管炎也会影响肝脏。
慢性胆管炎、胆囊炎有可能发展为胆管癌、胆囊癌,而结石患者则加速这一进程。“这是因为结石部位容易引起炎症,进而胆囊和胆管可能在反复的慢性炎症刺激下发生癌变。因此,胆管炎、胆管结石的早期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张文兴说。
诊断:
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查可筛查
张文兴介绍,胆管癌与胆囊、胆管的炎症和结石发作时的症状相似,病人会出现腹痛、发烧、黄疸等症状。“很多病人会误认为是结石或炎症发作,以为吃点抗炎、利胆的药就可以了。等到疼痛难忍才到医院检查治疗,此时才发现疼痛的部位已经出现肿瘤。”
“可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检查能100%确定病人是否患了胆管癌,很多检查都是间接手段。”张文兴介绍说,最可靠的是B超、CT扫描的影像学检查,一般中晚期的肿块能够在影像检查中被发现,但在癌变早期肿块不明显,因此难被发现。此外,肿瘤的标志物检查也是常用手段,肿瘤标志物升高,医生会怀疑病人胆管炎症严重的地方局部可能发生癌变,可通过综合考虑,判断病人是否有肿瘤。临床上,结合上述检查,一般能筛查出病人是否发生癌变。
治疗:
胆管癌变首选手术治疗
“对胆管癌患者而言,放疗和化疗的效果不好,首选的治疗方式是肿瘤切除手术。”张文兴表示,手术方式视肿瘤部位而定:1.胆总管的肿瘤需行肿瘤切除以及胆管-空肠吻合手术。2.如果肿瘤侵犯到一侧的肝管,则需要做胆管癌的局部切除加上半肝切除,以及进行胆肠吻合手术。
“手术最大的影响,是胆道的逆行感染。”张文兴解释道,由于肠道内细菌较多,胆管和空肠吻合后,肠液可能会反流进胆管,引起炎症,而反复的炎症又会形成结石。此外,胆管癌手术后也面临局部复发问题。部分患者在术后复查时会发现新肿块,甚至有患者可能出现癌细胞向肝内转移。
张文兴还提到,临床上有患者做完一次手术后由于自身不注意保养,导致胆结石复发,需要再次手术,而对胆管组织的刺激容易造成癌变,最后发展形成胆管癌。因此,张文兴提醒,患者在术后的自身保养很重要。“要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或不吃油腻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预防:
低脂饮食+定期体检
对于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炎、胆管结石的预防,张文兴提醒以下几点:
1.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是胆囊结石的高发人群,无论是胆囊炎的高危人群还是胆囊炎患者,都应尽量低脂饮食,避免高胆固醇、油腻的食物。
2.有胆道病史人士应密切留意身体状况。
3.定期体检,如发现胆囊或胆管里有结石,要及早就诊。
4.反复有胆结石或炎症的病人要尽早把结石彻底处理干净,同时尽可能把炎症控制好。
5.患有胆结石或炎症的病人不能在出现疼痛等症状后只吃药,一味拖延,这样只会耽误检查和治疗时机。
6.手术后要忌口、定期体检,做好保养工作,出现疼痛、发烧、黄疸等要及早就医。
- 上一篇:解答胆囊息肉患者的7个疑问
- 下一篇:肝胆系统结石的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