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7问7答
克罗恩病的病因?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病(IBD),可以胃及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以回肠末端和为常见。其病因沿不明确 ,但被认为与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相关。克罗恩病具有全层炎症、节段性分布、肠道狭窄和瘘管形成等特点。
克罗恩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 是腹痛,通常位于肚脐周围或右下腹,疼痛性质多样, 可能是间歇性的绞痛,也可能是持续性的钝痛。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刺激了神经引起的。
• 二是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能一天会有3-5次,甚至更多。大便性状也会改变,通常是软便或稀便,这是由于肠道吸收功能受影响,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导致的。
•三是发热,体温可能会出现低热或者中度发热的情况,一般在37.5°C- 38.5°C之间,这是因为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肠道炎症产生反应。
•四是体重下降,由于肠道功能紊乱,营养吸收不良,患者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克罗恩病的诊断?
克罗恩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多方面。首先依据临床表现,如上述症状。其次,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可显示贫血、白细胞增多等;粪便检查排查感染等。影像学检查如胃肠钡餐造影、CT 肠道成像、磁共振肠道成像可观察肠道病变形态。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对确诊至关重要,可能发现特征性的非干酪样肉芽肿,但确诊需要综合其他检查排除类似疾病。
克罗恩病会增加患癌风险吗?
克罗恩病会增加患癌风险。因其主要累及肠道,长期慢性炎症使肠黏膜反复受损修复,细胞增殖分化紊乱,致结肠和小肠癌变风险高于普通人群,患病超10-15年显著上升。若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罕见),可能增加肝胆管癌风险。且治疗所用免疫抑制剂会抑制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测与清除功能,虽相较于疾病引发的肠道炎症致癌风险是次要因素,但也使整体患癌可能性上升。
克罗恩患者的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
克罗恩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纤维、易消化为核心准则。避免全麦、坚果等高纤维食物,宜选熟米饭、面条、土豆泥等温和易消化之品。优质蛋白不可或缺,瘦肉、鱼肉、豆腐等皆为上选。少食多餐是关键,将每日饮食分为 5-6小餐,减轻肠道单次消化负荷。同时,重视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可适量食用香蕉等水果,以此助力肠道功能修复,提升身体整体的康复能力与营养状态。
克罗恩病有遗传性吗?
有一定遗传倾向。研究发现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但并非单基因遗传病,而是多基因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携带某些特定基因变异的个体患病风险增加,但并非一定会发病。
如何预防克罗恩病?
•饮食:保持均衡,多蔬果与优质蛋白,减少红肉、加工肉、不耐受食物摄入。
•生活: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如每周快走3-5次,每次30分钟。
•心理:通过复想、深呼吸、瑜伽等缓解压力,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肠道菌群: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避免滥用抗生素。
- 上一篇:克罗恩患者的日常保养
- 下一篇:为何大多数克罗恩病人需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