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对于下肢曲张,最新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是静脉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 EVLT)。它可在局麻下进行,不遗留手术疤痕,患者痛苦较少,恢复时间较短。70年代起,激光就开始应用于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由于长波长和激光脉冲的发展,显著扩大了激光技术的应用范畴。1998年,西班牙静脉学家Carlos Boné首先报道了应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大阴静脉主干和属支静脉曲张;1999年以后,西班牙和纽约的其他学者也报道了应用这一方法的初步疗效,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1. EVLT的作用原理
腔内激光通过光纤传送至组织,通过调节激光的输出功率及发射模式来取得最佳的且可高度控制的组织效果。对于软组织切除,气化,凝固,可以使用裸光纤来接触组织。当光纤接触组织时,其末端发射的激光在组织内产生热效应,具有最小穿透性和最小损伤的特点,从而达到治疗目的。EVLT应用光纤在静脉内输送不同波长(810nm和940nm)的红外线激光,导致内皮细胞和静脉壁损伤,最后形成纤维化,闭锁静脉主干和其属支。对于直径大于0.5毫米和皮下直径至少为0.5毫米的静脉而言,血红蛋白在长波长可见光至近红外线范围(800-1000nm)吸收,具有重要意义。因810nm波长在光谱中是靠近红外的部分,黑色素及血色素对其的高吸收性,使这个波长的激光具有非常良好的止血作用。在静脉内,其热能使血管壁收缩,胶原蛋白变性纤维化,最终导致静脉血管永久性闭合,因810nm的激光在血液中的穿透深度为0.3毫米,故其对血管壁的损伤作用达到最小范围。
Proebstle等在体外实验和对大隐静脉的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激光治疗的作用机理是通过间接热损伤静脉内壁实现的。810nm的激光束进入血液,其穿透深度约0.3毫米,激光束在离开光纤顶部后,保持聚焦于一非常小的点,可观察到激光顶部蒸汽泡形成,且蒸汽泡的体积直接与激光能量相关,由此推测EVLT期间静脉腔内血液沸腾产生蒸汽泡,可能与静脉内壁表面广泛热损伤有关。内皮细胞和内膜广泛的热损伤,亦可诱导静脉全程血栓形成,最终导致静脉闭塞。这可在术后1天通过双功彩超检出,也可通过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间接反映。EVLT不诱导深静脉血栓形成,因为其发生机制与血栓性静脉炎形成机制不同。由于相当一部分浅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出现再通,最初的主要表现是隐股静脉有血液倒流,所以如何保持疗效是关键。作者认为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交通支结扎,在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情况下联合瓣膜修复术,可以减少静脉血液倒流造成的再通复发,有利于治疗部位曲张静脉壁收缩或纤维化。
2. EVLT的优点:
与其他微创手术如经导管硬化剂注射治疗、电凝治疗或射频治疗相比,EVLT经手术穿刺,通过小口径、可弯曲的光纤输送能量;激光能量穿透深度较浅,与完全依赖热能的能量来源相比,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已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也可应用EVLT治疗。与超声引导的硬化剂治疗相比,避免了硬化剂误注射入动脉内及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可精确控制对静脉壁的损伤,降低再通率[4]。激光联合手术治疗,可扩大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并取得良好的疗效。以后在一定条件下,选择适当患者,还可以在门诊开展治疗。
- 上一篇:胸腔镜治疗手汗症
- 下一篇:糖尿病进入外科微创治疗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