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

来源:未知 日期:2019-09-03 09:15 点击: 字体大小:[]
摘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最常见及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也称为静脉炎后综合征或继发性静脉综合征,尽管急性期DVT的积极抗凝溶栓等治疗能降低远期并发症,但仍有约30%的患者最终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最常见及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也称为静脉炎后综合征或继发性静脉综合征,尽管急性期DVT的积极抗凝溶栓等治疗能降低远期并发症,但仍有约30%的患者最终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主要临床表现有:

  • 下肢慢性溃疡

发生在营养障碍性病变:

皮肤色素沉着、纤维化硬化的基础上,常位于小腿下1/3处的内侧或外侧,经久不愈。

  溃疡的边缘不规则且光滑,有白色的新生表皮,溃疡基底通常为粉色,有颗粒样组织,表面中附有黄色分泌物,溃疡周围的皮肤具有皮肤损害即水肿、色素沉着、硬化、皮炎、皮肤纤维化、静脉曲张等。

这种溃疡长期不能愈合或愈合后仍反复发作,严重地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或需要截肢治疗。

  •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

由于静脉功能不全,静脉回流障碍,长期瘀滞,可出现静脉曲张,从静脉怒张到静脉曲张,以及皮肤微血管怒张,呈广泛性下肢静脉曲张。

以及小腿分支静脉和小静脉曲张为主,常见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瘀积性皮炎

由于下肢血液长期瘀滞,可发生小腿湿疹样皮炎,又称瘀血性皮炎;

皮肤瘙痒、糜烂、渗液、因局部抵抗力低,易引起感染,而形成小腿慢性溃疡。

  • 皮肤色素沉着

 皮肤色素沉着常位于小腿的中下2/3部位,小腿上端很少见;

 初起色素沉着为斑片状,逐渐扩展加重,呈广泛性淡褐色、棕褐色;

皮肤、皮下组织纤维硬化、坚韧紧硬,如“皮革”状(瘀结),出现下肢营养障碍性病变。

  •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深静脉、交通支静脉瓣膜被破坏,血液由深静脉倒流入浅静脉;

股浅静脉受血柱重力较小,受损害的几率较低。

  • 下肢淋巴水肿

  由于下肢深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局部组织淤血,张力增高,影响淋巴回流,可发生淋巴水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皮肤淤血、缺氧、患肢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如丹毒、急性蜂窝织炎等反复发作,以致发生淋巴管阻塞或破坏,远端淋巴液回流发生障碍,组织间隙淋巴液异常增多,形成淋巴水肿。

  • 下肢继发感染

下肢长期处于瘀血状态,局部抵抗力降低,轻微的皮肤损伤,很容易继发蜂窝织炎、丹毒等疾病。

最常见的是小腿慢性炎症,出现发红灼热疼痛硬块(慢性瘀血炎症),不发热。

临床上常见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常继发丹毒反复发作,高热39℃-41℃,患部粗厚、硬韧、形成象皮肿。

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象皮肿(慢性瘀血重症),治疗相当困难。

 

PTS是一组综合慢性病症,临床变现多样,无法完全治愈,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临床症状及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临床工作中应注重综合治疗,其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分级加压弹力袜、间歇加压治疗、运动训练治疗、静脉溃疡治疗、手术和介入治疗等。近几年通过不断学习,我们运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了不少的PTS患者,帮助病人达到下肢肿胀消除,深静脉再通的目的。

首页 | 医院简介 | 肠胃疾病 | 肝胆疾病 | 手汗症 | 疝气 | 内镜中心 | 血管外科 | 微创动态 | 中心动态 | 在线预约

Copyright 2013-2016 All right reserved 湘ICP备 13003915号-1
版权所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外科

医院地址:湖南长沙韶山中路95号
QQ:493895412 手机:1354964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