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瘙痒溃烂或是 静脉曲张并发症
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工作站立时间长、经常负重的人群容易发生。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的迂曲扩张,如“蚯蚓状”。早期仅有外观上的改变,或久站后小腿有酸胀感,晚期则会出现慢性湿疹、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甚至大出血等多种并发症。
静脉曲张爱缠教师等久站人群
张老师是雨花区某小学的老师,由于长期站立讲课,左小腿出现静脉曲张。每当站立的时候,迂曲扩张的青色血管好像蚯蚓一样一根根鼓在皮下,为此张老师不敢穿裙子。同事建议她做手术治疗,可她听说静脉曲张手术要“剥皮抽筋”,小腿还会留下切口疤痕,就连连摇头。随着病情的发展,她的小腿下段慢慢变成棕褐色,伴有瘙痒、沉重乏力等症状,并出现了溃烂。近日她因瘙痒抓了几下,竟引起大出血;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好不容易才止住血。在医生的建议下,张女士这才进行了手术治疗。
据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中心张文兴主任介绍,在下肢静脉曲张中,90%以上是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是人体下肢最长的皮下浅静脉,从脚背内侧起始,沿下肢内侧上行,直至腹股沟处。下肢静脉曲张多发生在小腿内侧,严重的可向上扩展,直达大腿内侧,甚至全下肢都可看到迂曲成团的曲张静脉。
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机理是:大隐静脉瓣膜处瘤样扩张,使下肢浅静脉与深静脉汇合处的瓣膜失去“单向阀门”的作用,下肢血液回流出现障碍,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造成大隐静脉淤血,久而久之使静脉迂曲、扩张。工作站立时间长的人(如教师、发型师、餐厅服务员、外科医生、护士)、经常负重者(如搬运工、常挑担子的农民)都是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
静脉曲张会致皮肤溃烂和出血
张文兴提醒,很多人对静脉曲张的危害并不了解,觉得只是影响外观而已。的确,静脉曲张早期表现为:下肢浅静脉呈蚯蚓状扩张,站立时患者感到酸胀,行走或平卧时消失。然而,病程进展到后期,患者下肢皮肤因血液循环不畅会出现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甚至湿疹和溃疡,尤其是足背、脚踝、小腿下段,严重时皮肤溃烂,经久不愈,俗称“老烂脚”。
静脉曲张若不治疗,容易引发血栓性浅静脉炎、小腿溃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出现静脉曲张要及时治疗。
手术治疗不再要“剥皮抽筋”
张文兴介绍,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
1、物理治疗。其手段有抬高肢体,用弹力绷带包扎,穿弹力袜或使用气囊脉动挤压泵等;
2、药物治疗。增强静脉张力,改善静脉通透性,减少渗出;
3、硬化剂治疗。即局部注射硬化剂,封闭血管,但由于治疗中可能会剧痛且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目前国内正规大医院已不再采用这种方法;
4、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一段段地抽出曲张的静脉,即患者形容的“剥皮抽筋”,其最大弊端是,腿上要开许多刀口,创伤较大且影响病人的腿部外观。
目前,较前沿的微创治疗方法是采用静脉曲张激光闭合术,它应用半导体激光传导的特性,将细细的光导纤维穿刺进入血管,通过传导激光,使静脉纤维化,达到闭合血管的目的。由于无切口,对患者的下肢创伤小,术后恢复更快。
Tips
怎样预防静脉曲张?
张文兴主任提醒,静脉曲张的预防非常重要—
1、肥胖的人应该减肥。肥胖虽不是导致静脉曲张的直接原因,但过重的负荷压在腿上会造成腿部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扩张加重。
2、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工作的人,休息时把双下肢抬高并进行按摩,这样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静脉曲张的发生。
3、下肢规律性运动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游泳:研究证明,游泳是预防静脉曲张的最佳运动方式。游泳时,除了水的压力能够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外,通过下肢不断地在水中进行规律性的屈腿、伸腿或打水动作,也可以增加腿部肌肉的张力,如同一个“肌肉泵”,促使静脉血液回流,从而起到预防静脉曲张的作用。
下肢运动操:抬腿运动 (站立,双腿依次抬起、放下,每侧10次 );屈腿运动 (站立,然后双手扶膝下蹲、起立,共10次 );摆腿运动 (仰卧位,双腿伸直,抬起右腿约45度,将其上下、左右摆动各5次,然后换左腿做同样动作 );蹬腿运动 (仰卧位,抬起右腿,屈膝,用力向前蹬,反复10次,然后换左腿做同样动作 )。
快速步行:每天坚持快速步行。步行时,腓肠肌的收缩运动加强,有利于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从而预防下肢静脉曲张。但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一定要循序渐进,以逐步提高血管的适应能力,否则会适得其反。
- 上一篇:静脉曲张微创术后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 下一篇:静脉曲张早治早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