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切除后仍需高度关注!
肠息肉指的是肠黏膜的隆起性病变。有数据显示,90%左右的肠癌是由肠息肉病变引起的。肠息肉与肠癌具有强关联的因果关系,所以患有肠息肉的患者,即使切除了息肉组织,也需多关注其病情,以防息肉复发并发生恶变。
肠息肉大小与癌变的关系
一般来说,带蒂、直径小于2厘米、表面光滑、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大于2厘米、表面有出血、溃疡,往往提示息肉恶变。息肉恶变的概率与息肉大小有关,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恶变率约为1%,大于2厘米的腺瘤46%是恶性的,1—2厘米之间的腺瘤仅10%恶变。
肠息肉类型与肠癌发病率的关系
➤增生性息肉为1.11,发病率增加11%;
➤无柄锯齿状息肉为1.77,发病率增加77%;
➤管状腺瘤为1.41,发病率增加41%;
➤管状绒毛腺瘤为 2.56,发病率增加156%;
➤绒毛状腺瘤为3.82,发病率增加282%。
肠息肉切除后哪些息肉应该重点关注
有研究发现,65%~75%的息肉切除后会出现复发或新生息肉,须再次切除。所以,肠息肉切除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是炎症性的良性息肉,则在肠镜进行时就直接祛除了,可以在半年内进行复查,如果不复发,那也就说明没有了,如果复发,也不需要担心,定期复检即可。
2.如果是怀疑恶性度比较高的息肉,则不仅仅是进行息肉的切除,很可能根据病理结果,进行二次手术,也就是息肉扩大性肠段切除,以避免癌变。
3.家族性息肉一般都是直接建议进行切除手术。不管是恶性息肉还是家族性息肉,不是做了手术就万事大吉,因为息肉易复发或者因为已经癌变而发生转移,因此术后的常规复查是必不可少的。
肠息肉总共有五种类型与肠癌发病率统计:
- 增生性息肉;
- 无柄锯齿状息肉;
- 管状腺瘤;
- 管状绒毛状腺瘤;
5、绒毛状腺无论哪种息肉,一经发现,最好尽早切除,以免带来其他疾病或发生癌变。
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患者,如果不治疗,10-20年的癌变几率是100%!所以,肠息肉切除后,如果活检呈恶性,需进一步治疗;若是良性,也需注意复查。因为不管是哪种肠息肉,切除后都有可能复发,也可能长出不同种类的新的息肉。有研究发现,65%~75%的息肉切除后会出现复发或新生息肉,须再次切除。
◎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息肉容易复发和癌变,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结肠镜;
◎ 其它息肉一般每12个月复查一次结肠镜即可;
◎ 如果复查结肠镜检查为阴性,可适当延长复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