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外科

定期做肠镜 早除肠息肉

来源:未知 日期:2013-03-29 15:41 点击: 字体大小:[]
摘要: 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粘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一般来说大肠息肉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大概是为10~20%。大肠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 目前为止,大肠息肉的病因不清,有些可能与长期

   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粘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一般来说大肠息肉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大概是为10~20%。大肠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
目前为止,大肠息肉的病因不清,有些可能与长期炎症刺激或遗传相关。

■ 结肠息肉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

1、长期腹泻,肠道粘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

2、长期便秘,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粘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

3、遗传,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

4、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肠结核等疾病易出现息肉。

5、感染: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

6、年龄: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7、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8、生活习惯: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半发生大的腺瘤。

■ 临床表现:

(1)便血。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出血常常混杂在便中间。

(2)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3)大便形状异常。一般情况下,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 病理分类及癌变倾向:

       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种类的大肠息肉,癌变机会有大有小。大肠息肉只是一个统称,病理上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称为肿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后三种息肉统称为非肿瘤性息肉,几乎不发生癌变。

       普遍认为,随着腺瘤息肉体积的长大,结肠息肉癌变率也随之增加,总癌变率为10~20%。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生长在高位息肉要比在直肠内的息肉易恶变。从病理组织学分析,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占5%,混合型腺瘤癌变率为20%,而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可达50%以上。无蒂息肉癌变潜力明显大于有蒂息肉,故息肉一经发现,即是小腺瘤,也应及时切除。因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建议早期予以切除。

■ 诊断检查:

1、X线钡餐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

2、内镜检查不仅可直视下观察大肠粘膜的微细病变,而且可通过组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因此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

       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有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临床上这种术前钳取活检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的情况在绒毛状腺瘤中相当常见。

       目前治疗内镜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即使一些较大的息肉亦能在内镜下予以切除,因此给息肉病理活检提供了方便。对于摘除的息肉常要求包括蒂部的取材,以全面观察息肉的组织学形态。对于大肠腺瘤,目前主张进行全瘤病理检查,以明确不典型增生程度、避免遗漏恶变。

      大量的证据提示,大肠癌的形成与大肠息肉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大肠息肉发生恶性癌变的概率与息肉的病理类型、大小都有关系。一般来说,绒毛状腺瘤发生恶性癌变的概率最大。另外,息肉体积越大,恶性癌变机会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有大肠直肠息肉者应接受息肉切除手术,并且定期随访,建议手术切除后1年内做一次结肠镜检查,若情况稳定,每2到3年随访1次。

       40岁以上尤其是中老年男性需要警惕的是:大肠息肉临床症状少,容易忽视或漏诊。凡出现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应注意做进一步检查如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检查。直系亲属中如果有多发性息肉患者,也应做相应的检查。切除了息肉的患者应该根据息肉的病理类型定期进行复查。

■ 大肠息肉常隐匿起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到医院就诊及进行肠镜检查:

①大便带血:不少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带血,若治疗1周后还有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常有反复,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②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若发现大便变细、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变为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③便秘和腹泻:长期腹泻和便秘的病人,若药物疗效不佳,就需进一步行肠镜检查,排除大肠息肉可能。

④腹痛:有长期腹部隐痛者应行肠镜检查,在排除大肠息肉后,再进行对症处理。

 

首页 | 医院简介 | 肠胃疾病 | 肝胆疾病 | 手汗症 | 疝气 | 内镜中心 | 血管外科 | 微创动态 | 中心动态 | 在线预约

Copyright 2013-2016 All right reserved 湘ICP备 13003915号-1
版权所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外科

医院地址:湖南长沙韶山中路95号
QQ:493895412 手机:13549648430